「把你最好的東西給了這個世界,也許這些東西永遠都不夠。
不管怎樣,把你最好的東西給這個世界。」
──德蕾莎修女
一位從小與山一同長大的女孩,在十五歲那年,對著眼前雲霧繚繞的山巒,暗自許下承諾:
「我的夢想,一定會比這座山還要高,還要大!」
神彷彿聽見了她的聲音,知道那個小小身影,內在有著大大能量,於是,真的賜給她一個超級任務……。
愛是 勇敢回應神聖使命
新竹德蘭兒童中心的院長趙菊妹修女,人生有一半的日子都陪著德蘭的孩子們度過。民國五十三年的德蘭兒童中心,原是作為讓新竹當地女青年習得一技之長的技藝發展中心,由遠渡來台的法籍神父程萬里所創辦。然而在尋訪專業人才的過程中,程神父與天主教德來會的修女們卻發現,當地有許多患有小兒麻痺的孩子們無人照應,於是在民國五十七年,改為兼收容身障、失依孩童為主的「德蘭小兒麻痺服務中心」;而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小兒麻痺的威脅消除,逐漸轉為以照顧家庭遭逢變故的孩子們為主要服務對象,持續運作至今。
談到趙菊妹與德蘭的緣分,是這麼開始的──趙菊妹家族中原沒有幾人信仰天主教,但自從年幼時翻看過一本解釋《聖經》的書籍,她便開始對於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的意義」產生興趣。因緣際會下,她接受初中同學傳的福音,上教會僅三個月便「跳級」受洗;而緣於護理專業,本在診所上班的她,由於同事的一句話:「妳是修女,該去做別人需要的!」彷彿神的靈光,意外解開了趙菊妹一直以來對自我價值的疑惑,她想著,這是天主賜與的使命,她決定專心投入教會工作。民國六十年,她便被派至當時的「德蘭小兒麻痺服務中心」,開啟了這段與孩子們一起笑、一起流淚的時光。
趙菊妹與她的孩子們
德蘭兒童中心特別重視孩子們的品格教育以及獨立生活技能的訓練,例如鼓勵同儕之間發掘彼此的優點、推行好品格運動,也帶孩子們學習烹飪、種植蔬果、共同維護生活空間的整潔。服務多年來,與孩子們的點滴互動最令被稱為「貞美修女」的趙菊妹印象深刻。常有孩子對她鬧脾氣,嚷著不想聽課、要「離家出走」,曾經也有孩子對她說:「貞美修女,我覺得耶穌沒有照顧我!」她知道,孩子也會有那種時候,彷彿心裡有個空空的洞,冷冷的風有時會無情地吹進洞裡。
趙修女領著孩子到聖堂,進行「感覺祈禱」,請孩子閉上眼睛,在心底一次又一次對天主述說真實的感受。感覺有了抒發管道後,彷彿心底也被暖暖地熨燙了一回似的,孩子原本淡漠而嚴肅的面龐上,竟湧出了淚水,過了一會兒,眼淚逐漸停了,再一會兒,孩子平靜了,並對她說:「耶穌在我心裡了,我覺得平安了。」
先傾聽、陪伴,而不是急著責問,趙修女始終相信,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神聖、光明的空間,而陪伴、等待孩子們找出那個空間,正是她與夥伴們神聖而幸福的使命。
化堅毅為磚瓦 砌成寶山裡的天堂
意外的是,趙修女的超級任務竟隨著一場天旋地轉而來......。
民國八十八年,南投集集鎮天搖地動的那天,新竹寶山鄉的孩子們也從睡夢中驚醒,四年後,趙修女竟迎來了心中的另一場「大地震」,震央起於會議上,主教一句:「給大家看看煥然一新的德蘭吧!」一個毫無建築專業的弱小女子,如何在殘舊之中起大樓?但看著牆面已出現龜裂的德蘭兒童中心,重建一事勢在必行了,趙修女第一次知道,什麼叫做「心中壓下一顆大石頭」!
完整內容將收錄在《足跡.事蹟.軌跡(六)》一書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