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精宸會計師事務所」林鴻儒──讓故鄉的土壤承載夢想 視夥伴如家人的會計師

「創業」只是人生的其中一個選項,當然也可以安逸於舒適圈,但當下定決心,就要無悔地邁進,要破釜沉舟、要毫無退路,才不會改變自己的初心!


離開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充滿光環的舒適圈,林鴻儒決定走一條屬於自己的人生路,回到故鄉蘭陽平原創辦「精宸會計師事務所」。


然而創業這條路從來就不是條順遂坦途,事務所也曾面臨無案可接的窘迫,但慶幸的是,故鄉的土壤永遠能夠承載歸來遊子的夢想,如今事務所漸漸茁壯,開出一條穩健的大道。


精宸會計師事務所創辦人 林鴻儒。

從意外中重新站起 跟隨恩師打下基礎


臺灣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向來是許多會計系學生的就業目標,林鴻儒也不例外,還就讀彰化師範大學會計研究所時,就透過校園徵才順利取得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職務,但面試過程中卻有個小插曲,讓林鴻儒念念不忘:「我在面試的途中出了車禍,所以當天並沒有參加面試,後來公司知道有一位學生因車禍而錯過面試,便直接給了我到臺北總公司面試的機會。」


意外導致林鴻儒的右手傷勢嚴重,當時連醫生都直白地告訴他,斷掉的右手幾乎無法完全恢復,甚至連當兵體檢都是免役體位。回憶當時慘況,「右手連想拿起空的寶特瓶都很吃力,所以我的碩士畢業論文幾乎是用左手完成的。」


住院期間指導教授張文瀞前來探病,張教授是出了名的嚴謹,林鴻儒有感而發地說道:「當她來看我時,我才發現她有這麼溫暖的一面。當時的報告、論文她都非常仔細、嚴格要求,必須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驗證論點,我已經記不清當時碩士論文被退稿多少次了!」而這位指導教授也是林鴻儒會計師職業生涯的恩師,許多作為一位會計師的態度與能力,都是從教授身上學習的。


復健了半年,意志力驚人的林鴻儒不斷告訴自己:「我想要當兵!我想跟正常人一樣!」所幸右手的傷勢復原得比預期好,碩士畢業、右手康復後便如願入伍服兵役。


位於宜蘭市的精宸會計師事務所,是林鴻儒北漂多年後回到故鄉實現夢想的一方天地。

進入大型會計師事務所磨練經驗 為創業鋪路


退伍後,林鴻儒進入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工作。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就像一座金字塔,頂端是會計師,每位會計師名下各有幾位協理、經理,再下面的職務是副理,最底層則是剛入行的基層組員。


初出茅廬,被分派的第一個案子是調查公司帳目,「我去的第一個禮拜就跟那間公司的職員吵架。當時我自認是會計師事務所派來的,客戶公司應該要配合我作業,回想起來只是因雞毛蒜皮的小事溝通不良而已。」林鴻儒才明白,身為會計師,學習與客戶溝通很重要,而且要以服務的態度工作,「雖然會計師是稽核的角色,但是避免無謂的爭執,轉而用耐心來溝通,以服務的心態來做事,才能順利完成工作,達成公司及客戶的期望。」


在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期間,影響林鴻儒最深的三個前輩分別為許庭禎、郭文吉、何瑞軒會計師。其中之一是許庭禎前輩,「許前輩的個性跟指導教授張文瀞很像,我們做好底稿後,會計師會提出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查核,我們必須逐條追查再回報給會計師,然後他又會再提一張滿滿的問題給我,往往一家客戶就必須來回奔波許多次。」林鴻儒從三個前輩會計師身上,學習到如何服務客戶,以及針對不少特殊案件中會計及法律上的獨到見解,為日後的創業累積了相當豐富的經驗。


創業路上 受父親影響甚鉅,父親從沒過問事務所的盈虧,而是不時給予工 作上的關心與協助。

趁著年輕勇於出走 踏上遊子回鄉的創業路


工作了六年的時間後,林鴻儒萌生了離職的念頭,「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加班的情況很嚴重,五月報稅季的時候我幾乎睡在事務所裡,連回家洗澡的時間都沒有,我想要改變這樣不正常的生活作息。」另一個離職的主因,是因為林鴻儒看見身邊很多協理、經理都已經年過半百,卻沒有辦法升遷成為會計師,這使他對未來感覺茫然。


思忖著如果四、五十歲時才因為升遷困難而離開,不如趁著而立之年的年紀出去闖一闖。陸續面試了幾間公司的財務、會計職務,其中一間宜蘭在地企業願意提供五萬元的薪資。直言早在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的薪資就超過這個數字,但吸引他的是能回到故鄉宜蘭工作。與家人討論時,父親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如果你要回宜蘭,為什麼不自己開業?」一個當頭棒喝,讓他幾番思考後決定踏上創業路。


精宸會計師事務所甫成立,高興的心情卻非常短暫,「剛開始連一個客戶都沒有,以前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的客戶洽談案件都是一年上百萬的案子,但開業後我才知道小的客戶幾千元就接案了,心理的落差很大。」面臨無案可接、收入不豐的日子,林鴻儒還曾到補習班兼差教書,自立門戶第四個月時,戶頭裡僅剩20,626元,創業第一年就遇到員工的薪水都快付不出來的窘境。


因此林鴻儒開始觀察在地生態後轉換策略,調整心態親自走上街頭發名片,宜蘭市大街小巷都被他走透透了。慶幸的是,宜蘭是個富有人情味的地方,隨著街坊鄰居、親朋好友的介紹,事務所業務漸漸有了起色。


故鄉的人情味 甘於付出廣結善緣


回到故鄉,林鴻儒發現許多顧客的稅制觀念,與政府是很疏離的,「我發現原來很多人都不懂,可是大家卻都照常在這邊生活、賺錢、繳稅。」試著與客戶聊天,仔細解釋稅制、帳務細節,看著客戶的眼神從疑惑不解到豁然開朗,林鴻儒內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創業滿半年時,有一對牧師跟師母登門拜訪,詢問辦理社團法人的細節,林鴻儒誠實以告:「我並沒有辦理社團法人的經驗,但如果你們願意信任我,我將不會收取任何費用。」之所以願意無償幫忙,是因為這對牧師夫婦想為宜蘭單親或隔代教養的小朋友,建一個放學後讀書遊戲的庇護所,避免孩子在外遊蕩危險或因結交壞朋友而走偏。


「牧師的經費並不充裕,多數來自教友的小額捐獻,但我覺得他們默默為宜蘭做這些事情很偉大!」林鴻儒花了半年時間,陪牧師夫婦一步步成立社團法人,事成之後牧師送了他一本《聖經》與一幅《八福》。「我並不是基督徒,不懂其中的意義,我只是將它們擺在事務所裡。」


此後有位客戶想成立醫療器材批發公司,前來諮詢時看到事務所書架上的《聖經》,很驚訝地告知林鴻儒這是很稀有珍貴的精裝版本,並向他解釋《八福》的意義,諮詢完後這位虔誠的基督徒老闆便對他說:「我決定成為你的客戶,因為我相信這是神的旨意!」



完整內容將收錄在《足跡.事蹟.軌跡(十)》一書

Comments


  • Facebook社交圖標
  • YouTube社交圖標
  • Instagram

心想文化創意 足跡事蹟軌跡 品牌影音

(02)2500-6670

© 2018 by ShinShan Publishing & Creative Co., Lt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