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五里坡民宿」陳添明──寄情山嵐的況味人生  在仙境品味生活

從埔里驅車開往清境農場,隨著海拔攀升,空氣愈顯清朗。車行經過莫那魯道抗日紀念碑後,台十四線公路五公里左側的上坡車道坐落著一處民宿建築,沒有大張旗鼓攬客的商業氣息,反而像是低調地通往私人別莊。


山坡上數間獨棟小屋以小徑連接,與其說是民宿,更像是退隱江湖的避世居所。25 年前,「五里坡」的創辦人陳添明先生壓根沒料到,他將在此打造出一間聞名全臺的人氣山居民宿。


位於南投清境的五里坡民宿,就在台14 甲線5 公里處。

多年山坡地開發經驗 為自己覓得一方淨土


談及五里坡,陳添明掩不住臉上的笑意。清晨朝陽溫柔灑進窗戶喚醒住客,遠方的霧社水庫早已碧波盪漾,空濛縹緲的山嵐明秀旖旎,與聳立巍峨的遠山對看,大有明心見性的通透豁達之氣。五里坡的四季景緻巧妙不同,從早到晚各自繽紛,即使泡一杯咖啡,在大露台或房間窗前放空一天都不會生膩。


凌晨四點裹上保暖衣物,滿天星斗下驅車前往中橫公路最高點的武嶺,在破曉時分登上松雪樓一睹乍現天光,心頭惱人俗事隨霞光萬丈一掃而空。經過雲海與初陽洗禮之後,再回五里坡補個眠,享用民宿主人準備的新鮮豐盛早餐,再到生態步道上走走,在芬多精中開啟完美的一天。


曾經在臺北從事山坡地開發工作的陳添明,商場征戰無數,戰功遍佈北臺灣。偶然一次至清境農場避暑,發現雕刻家好友朱銘的居所猶如人間仙境,他以自身專業評估環境後,對這一方土地實在是愈看愈驚喜。


海拔1500 公尺,氣溫比平地低九度,夏日有合歡山的自然空調。所處地質,不怕地震時的潛在危險;從植被樹種觀之,鮮少颳大風;研究草種,確認空氣乾爽宜人。當地盛產甜美多汁的水蜜桃及加州李,再加上不到十公里車程便能銜接雙線省道,與塵囂保持著離塵不離城的唯美距離,諸多迷人的條件,陳添明決定在此買地蓋別墅,作為退休安養之地。


雲霧變化萬千,來此靜享山林帶來的禮物,是人生一大快事!

擁抱山林 感受樂活心靈


民國83 年,陳添明上山度假,愈住愈捨不得下山。自然山景的萬千變化,讓他想起名利場上無盡的風起雲湧,相較於商場上的是非成敗,應該還有些什麼,是更值得把握的?想起自己每每奔波於應酬之間,有時忙到連陪伴孩子的時間都沒有,他的心中頓時萌生退意。


隔年他便將白手起家一手創立的公司轉讓給員工,帶著妻子與兩個兒子移居合歡山,瀟灑享受山居生活,他形容彼時的自己是「每一分鐘都很快樂」。期間親友時常上山同樂,陳添明便另外蓋起客房,後來順勢經營起精品民宿,如今成為清境生活圈最夯的度假首選。


對於事業的第二春,陳添明認為,老想著如何「經營民宿」,久了日子多半不好過;若是想著如何「經營生活」,那麼每天都會是種享受。儘管退休已屆二十餘年,但是陳添明卻愈活愈年輕,他說:「山上環境好,客人來聊天,分享彼此的生活,久了都成好朋友,根本不用怕寂寞,所以開民宿是退休人士的好規畫!」


傍晚的民宿與山嵐景緻相互輝映, 彷彿造訪仙境。

地牛翻動重挫觀光 團結一致終見曙光


走過20 餘年,饒是自然條件得天獨厚,五里坡的命運卻非一帆風順。


民國88 年,九二一大地震重創臺灣,人們對於位於震央的南投災區避之唯恐不及,陳添明與幾位清境友人組成觀光促進會,找遍所有人脈資源,鼓勵遊客重返清境。民國90 年,政府實施週休二日,國民旅遊風氣日漸蓬勃,同年10 月,商業週刊的封面故事《移民合歡山》發行,順勢帶動遊清境熱潮,直至民國92 年到達高峰,連平日都客滿,堪稱奇蹟之年。


之後,平面媒體爆料濫墾山坡地的負面新聞,人潮急轉直下,一度造成清境觀光蕭條。陳添明嘆口氣說,即使提出合法開發的證據,媒體也願意平衡報導,但是撥亂反正的效果仍是有限。所幸,自然環境的美好終究敵過悠悠眾口,在觀光活動推廣下持續升溫,遊客終於回流。


如今境外旅客占了30%,陳添明歸功於社區間無私的互助。不但同行不相忌,若有哪一家民宿有空房,還會彼此互相介紹客人,譜成和諧共生的觀光生態體系。



完整內容將收錄在《足跡.事蹟.軌跡(九)》一書

  • Facebook社交圖標
  • YouTube社交圖標
  • Instagram

心想文化創意 足跡事蹟軌跡 品牌影音

(02)2500-6670

© 2018 by ShinShan Publishing & Creative Co., Lt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