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坦都印度餐廳」黎瑞傑| Namaste!!遠渡重洋的印度風味


儀式中男女眷分邊盤坐,用歌聲向眾神禱告。

第一首祝禱歌,獻給主掌萬物的濕婆神(Siva);第二首歌,獻給象徵智慧與富裕的象神(Ganesa)。這一晚家族親友齊聚一處,主人夫婦端坐神前,動用大家凝聚的力量,虔誠祝福即將新婚的佳偶,將來能過著幸福美滿的新生活......。


第一次見到老闆黎瑞傑,是在他一手創立的「坦都印度餐廳」。那一天,他神情肅穆,滿臉虔誠,主持一場為即將新婚的女兒女婿所舉辦的祈福儀式。女眾著傳統印度服飾,熱絡穿梭會場,準備相關供品。隨著手鼓音樂響起,耆老領頌,一首首輪番唱出的印度教祈禱歌曲,彷彿也在輕輕訴說父親對愛女的呵護之情,正如印度文豪泰戈爾在《新月集》中所詩——


”This song of mine will wind its music around you, my child,

Like the fond arms of love.

This song of mine will touch your forehead,

Like a kiss of blessing.“

我的歌兒將圍繞著妳打轉,我的孩子,如愛的那雙深情臂彎;

我的曲兒將輕撫妳額頭,如祝福滿盈的那一深吻。




新娘的父母親,為女兒祝禱幸福的婚姻生活。

飄洋過海的台印情緣

再次見面,黎老闆褪下儀式當日的嚴肅神情,取而代之的是隨和又幽默的親切態度。拿出一張初來台灣時所拍攝的珍貴照片,畫面上意氣風發的年輕人穿著一條管口大開的喇叭褲,黎瑞傑(Raju Relwani)笑著說,戒嚴當年他可是為了這身時髦打扮,被警察盤問了半天呢!


與台灣結緣,是因為生意往來。當初因經營台印貿易而需時常往返兩地,隨著對這片土地的認識越深,喜愛也越真切。他愛台灣人的和善及誠懇,也愛島上良好的治安及安定的生活,最後乾脆舉家遷台,就這麼定居了下來。經商最需要的就是個可以招待貴客的場所,但在當時,台灣的異國料理並不風行,台菜也不太能滿足印度貴賓的口味,索性想想,不如就自己來開間餐廳吧!


開餐廳對黎瑞傑來說並不困難,因為自小就是個在叔叔的餐廳裡長大的孩子,耳濡目染下,對於印度料理一點都不陌生;再加上父親任職可口可樂公司,承襲了爸爸對於香料配方的敏銳,黎瑞傑帶著叔叔為他安排的一名優秀印度籍廚師以及自家獨門香料配方,就在台北市區開啟了這個香料美食天堂——坦都印度餐廳。孰料,認真地投入經營下,坦都不但是台灣第一家印度餐廳,用道地料理慰藉了同胞的思鄉之愁,還因緣際會地成了各國政商外交官員聚會的社交場所,更參與了無數場台印文化交流活動。

餅香常溢三十載 坦都咖哩暗飄香

黎瑞傑出身印度北部,拿手的是北印度的貴族菜系。除了香料咖哩之外,北方佳餚特別講究烤餅,一灶好爐自然是必要之至,「坦都」(Tandoor)在印度話中,即是「烤爐」之意。幾百度高溫的爐火,看師傅身手矯健地在爐壁內貼上餅皮,還必須把握時間,多一秒則太乾、少一秒則太生,在完全掌握火候的精熟度下,烤餅再度出現時,已是薄脆可口又馨香滿溢。



廚師耐熱又迅速的手,將餅皮貼上高溫數百度的烤爐壁,30秒之後馬上取出,再撒上香料及番茄洋蔥丁,即是香味滿意的印度脆餅。

印度薄餅的最佳搭擋,就是用雞肉、羊肉或海鮮,加上獨家香料配方,熬煮數小時而成的各色咖哩醬。以香料之國著稱的印度,使用在料理上的天然香辛料少說有百來種,如果不是在坦都,大概也無法在台灣嚐到更多組合了!餐廳的資深員工蕭淑倰解釋,印度人所稱的「咖哩」,其實就是集結二、三十種香料所燉煮而成的濃密醬汁,因此家家都有其獨特的比例配方。千家萬戶、配上十種百樣香料排列組合,變化出來的口味簡直如恆河沙數,印度即成了名符其實的咖哩聖地。


「印度咖哩騙不了人,倘若沒給它足夠的時間,只要一入口,好與壞,舌頭最先知道!」蕭小姐如是說著。印度人以牛為神聖,為了顧及穆斯林,餐廳也不提供豬肉,坦都的咖哩燉羊肉便成為最被讚不絕口的菜色之一。燉到軟爛入味的羊肉,不但沒有一絲羊臊味,而且口感絕佳,甚至常被誤認為燉牛肉,是饕客們造訪的必點料理......


──

完整內容將收錄在《足跡.事蹟.軌跡(四)》一書

Comentarios


Los comentarios se han desactivado.
  • Facebook社交圖標
  • YouTube社交圖標
  • Instagram

心想文化創意 足跡事蹟軌跡 品牌影音

(02)2500-6670

© 2018 by ShinShan Publishing & Creative Co., Ltd.

bottom of page